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凭什么不会倒退回计划经济

中企天津报道 www.zqtjnews.com.cn 时间:2022-06-20 22:22:54点击:

凭什么不会倒退回计划经济
财新网报道:经济学家厉以宁日前指出,“二战”后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独立,并走向了经济转型道路。但是,他们要摆脱的是前资本主义经济,谁都不愿意返回前资本主义经济去,所以,他们发展市场经济的目标是明确的,改革的趋向是不可逆的。而中国的情况与此不同,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双重转型”之路——既是由计划经济体制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体制转型”,同时又是由农业社会转为工业社会和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转型”。改革前,计划经济体制已在中国存在了三四十年,因而影响很大。一旦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发生了失业、通货膨胀、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社会不稳定了,不是没有人怀念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些“好处”。所以,中国体制转型不是不可能逆转的。厉以宁认为,在改革进程中,不仅需要阐释改革开放的意义,更需要给人们以实惠,使他们能够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是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意义所在,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性所在。厉以宁指出,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在改革开放以后有所扩大,应从土地确权、教育制度改革和社会垂直流动渠道畅通三个方面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主持者言】若问,邓小平同志的最大功绩是什么?一般的看法是实行了改革开放,但主持者却觉得拍板决策从计划经济转轨市场经济才是他老人家对国家和民族最伟大的贡献。因为若无这一转轨,无论是改革还是开放,其程度都将是有限的,中国经济充其量只能成为“鸟笼经济”,而且随时都有可能因时势或者领导人的变化倒退回到计划经济。但由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犹如铁路上的“扳道岔”,中国这列火车从此就驶上了另一条轨道。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主要还是对“文革”及其“极左路线”的拔乱反正,那么,自90年代向市场经济转轨后,中国的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从而奠定了后来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坚实基础。可以说,不管其他方面如何变化,只要坚持“市场经济”这四个字,也许中间还会发生一些曲折,但中国前进的大方向就不会被逆转。厉以宁先生之所以会有上面的担心,是鉴于计划经济曾经在中国实行了三四十年,因而惯性比较强大。然而,若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中国的改革开放迄今已经搞了三十七年;若从1992年中共十五大正式宣布转轨市场经济算起,也已有二十三年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产权制度,已经在中国初步成型:在城市,居民住房已普遍自有(虽然房下的土地还是向政府租的);在农村,土地也早已承包给了农民(虽然名义上还是归集体所有);更不用说很多人还拥有自己的金融资产。尽管这种产权基础还不牢固,有些产权还只能说是明晰了一半,但谁要想把这些权利重新收回去,已经是不可能了——这无疑将会得罪大多数国民。显然,如今早已不同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产权统一归公”时的情况了,试想,即使拥有再大的权力,谁还会再作出这样“产权归公”的决策呢?从普罗大众的角度看,现在没几个人会真正愿意回到计划经济缺吃少穿的时代。从政府的角度看,也明白正是市场经济才使得自己如今变得这样“财大气粗”,而倒退回到计划经济是没有出路的。真正的问题在于随着市场化的推进,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中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贫富差距、官场腐败和环境污染,这导致了许多人的不满和愤懑。但这并不等于中国的市场经济进程会出现逆转,最坏的结果也只是在这一段时期内不进不退、不上不下,从而有跌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这倒是我们需要十分警惕的。为今之计,只有进一步让我们的市场经济完善起来,这其中很重要的两个方面,一是加大社会保障的力度,确保二次分配的公平公正、趋向均等化;二是进一步夯实产权基础,特别是如厉先生所指出的,要推进停滞已久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让农民有承包地经营权及权证、宅基地使用权及权证、宅基地上自建房屋的房产权及权证”,并允许其自由交易(不然就无需颁发什么权证),让农民能够真正获得自己的财产性收入。只要做到了这两条,中国就能继续夯实市场经济的“地基”,至少可以确保厉先生所担心的倒退回到计划经济的逆转不会发生。 
 
来源:中企天津报道

深度

Depth更多

圈点

Punctuate更多

思维Reversed更多

版权所有 © 2006-2023 中企天津报道 | | 举报电话:16710267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