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总部经济”正在封禁民企成长空间

中企天津报道 www.zqtjnews.com.cn 时间:2022-06-20 22:25:06点击:

【按:“总部经济”正成为广州、深圳、杭州等地方政府青睐的新经济战略。作者敏感地意识到,寄身于大型央企和跨国企业的“总部经济”可能会对民企形成挤压,这反过来会反噬当地的内生经济活力。】

1998年,《南风窗》出过一期封面文章:《广东八大民企风云人物扫描》。到现在还记得里面的人:任正非、段永平、胡志标、黄宏生、梁庆德、刘伟……时间飘得快,岁月像把刀。17年过去,他们当中有的还在江湖飘,有的已挨过好几刀:任正非已成神话,段永平远赴美国,胡志标快速陨落,黄宏生进去又出来……这篇策划的执行人、时任南风窗总编的秦朔,先离开南风窗创立了第一财经,也已离开一财,搞起了自媒体。

17年过去,中国民企的格局已定:江浙雄霸天下,广东无力回天。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5年中国民企500强”榜单里:浙江134家,江苏93家,山东48家,广东40家。入围企业最多的城市,不是北上广深,而是杭州:上榜企业55家。也就是说:一个杭州,打败了整个广东。集全省之力,输给一个城市。可以说广东在中国民企格局里已经无法翻盘。

之所以要重视这个榜单,是因为一个区域在中国民企500强的卡位,代表了该区域的中坚力量,有强劲的带动和盘活作用,这部分的缺失意味着“断档”。直接影响后续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改革开放,最先受益的是广东,市场经济最先普及的是广东,全国人才驰援的也是广东。民营经济走到今天这地步,值得一奠。

广东被浙江超越了17年

广东是在领民企之先的优势中一步步走到今天境地的。浙江民营企业数量及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量已连续17年居全国首位。

如果说民企500强不足以代表全盘,那么在民企总量上,浙江也已超越广东13年。2003年广东省工商联公布一份调研报告:广东私营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呈现出总体下降的趋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销售额和总产值两项指标分别被浙江超过,广东民营企业一直雄居全国榜首的地位开始动摇。那之后,广东官方和民间开始对“结构调整”中的民企发展方略重视并研究。

然而,那之后广东民企在全国的排位继续下滑。谈质量,广东在江浙面前也没有优越感。去年广东省统计局对粤苏两地的民营经济做了全方位对比,结果除了经济总量比江苏略高之外,在民营经济占比、产业结构、经淠效益和产业转型等方面都败给了江苏。而总量方面,江苏的增速也高于广东。

靠国企和外资撑起的广东

既然民企在总量和结构上都已不如人,广东靠什么撑起了全国第一的经济总量?答案是国企和外资。广东虽然在民企500强中一路滑坡,但在中国企业500强(含国企)中排名仅次于央企聚集地北京,以47家的入选数量略高于华东诸省。

前后对比,意味着——广东经济结构中的国企占比高于江浙。这会颠覆一部分人的刻板印象。另外,广东的外资比例颇高。这也是广东在民企处于劣势时经济总量仍能位列第一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广东的全国第一,并非因为民间创富能力强。除了占得开放的先机之外,靠的是:中央扶持+招商引资。

从改革开放启动那一刻起,中央就对深圳倾力支持,现在的招商系、华侨城、中兴通讯,都是央企血脉。所以说,中央不只是给政策,而是连资源带人才,一并供给的。也包括那一批拓荒的基建工程兵。

以港资为先驱的外资企业,是带动广东经济腾飞的主要力量。中央给资源和外资愿意来的关键原因又在于它有个好邻居——香港。港澳外资迄今占广东外资总额的60%以上。这造就了广东经济“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基本格局。就在去年,广东实际利用外资还占到全国的两成以上。如果没有这些外资,情况可想而知。

近两年,广东民企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开始提升,2013年贡献率达到52.6%。2009年以来,民营经济增长速度连续5年高于全省,占全省税收比重超过五成。侧面说明国企和外资这两驾马车已经有些乏力,要靠民企来维持增速。但广州和深圳这两个龙头城市的民营经济占比太低,很难给以太高预期。2013年广州和深圳民营经济占比分别比全省均值低12.4和12.8个百分点。

他们选择了另一条路。

广州总部经济区,为谁而准备?

培育创新、放水养鱼,都是门面话。广深真正在做的是引外援,也就是招商引资。只是时移世易,要披上一个好看的外衣:“总部经济”。根据深圳市政府规划,未来几年,深圳市政府将在深圳湾等地区吸引超过30家跨国企业总部入驻,列入总部经济企业名单且纳税够多,可获得最高2000万元奖励。给予每年最高150万元的办公租金补助。如果购置总部自用办公用房,政府补助购房支出的5%。

可以说广东已经放弃了培育民企作为经济动力。因为民企这种内生成长的方式,需要漫长的积累和转犁,才能达到质变,带来收益。但政府渴望的是现在的收益。地方政府在打造总部经济时,最愿意提及的就是“大型央企和跨国企业”。因为地方国企不可能变动总部,大部分民企也不会搬出省外。所以总部经济实际上就是针对央企和外资。

在经济下滑期,央企和外资成为优质资产,而民企受到的冲击最大。他们没有政府信用兜底,没有银行输血,没有“债务展期”、“置换”的机会。大部分也还没有足够的技术和财力储备应对经济紧缩。

杭州虽然在民企500强榜单上打败了整个广东,但也开始受不了总部经济的诱惑。厚此必然薄彼。过度依赖这种模式的后果是内生动力的缺失,直至彻底失去。本土创新、成长能力的缺失。地方间的恶性竞争则造成对市场生态的破坏:把更多企业赶到政策套利的路上,而放弃了自主创造能力。强者因养尊处优未必更强,弱者却因变相打压必然更难成长。

这枚硬币的正面是:龙头效应;反面是:劣币驱逐良币。

浙江模式,广东模式,谁赢了?

浙江民企超越广东的17年,是中国民营经济大幅度扩张的时期,现如今,这股势头受到了阻力。这个阻力来自金融、财政、土地、市场准入等方面的不公。

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对民企的实力是高估的。目前的核心技术、供应链,大多掌握在外资和国企手里。但这并不能成为挤压民企的理由。民企不可替代的是其成长性、活跃度和渗透力,这对经济的贡献是无法用指标来衡量的。他们本来在夹缝中生存,现在这条缝,也在逐渐关闭。

当前的经济困境和地方政府的“总部经济”,正在封禁民企成长的空间!而民企是中国经济的齿轮、链条,如果它们大规模撤离,即使还有发动机,也将难以带动整个机器的有效运转。(文/悦涛)

 

来源:中企天津报道

深度

Depth更多

圈点

Punctuate更多

思维Reversed更多

版权所有 © 2006-2023 中企天津报道 | | 举报电话:16710267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