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PPP模式为何“非常不成功”

中企天津报道 www.zqtjnews.com.cn 时间:2022-06-20 22:22:42点击: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日前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表示:“如果说看今年前十个月,用一句话可以总结PPP,那就是理想很丰满,显示很残酷。”他指出,3月份发改委跟财政部共同颁发了1000多项共计2万亿元规模的PPP项目,十个月后仅做了不到20%。“我个人的总结,今年PPP进展的速度远远低于预期。”他坦言,今年的PPP项目是非常不成功的,而且是影响宏观经济下行的重要因素。其原因在于:第一,规模太大;第二,从机制的设计上,设计PPP的很多人对PPP也不懂,虽然文件很多,发了48个,但具体可操作的细节在很多地方都是确实的。最后,从双方利益考虑来看,毫无疑问地方政府现在更强调的是社会融资的功能,企业更强调的是怎么进入一些以前由政府垄断的行业,双方的想法不一样。“从融资或加杠杆的角度,实际上是把以前地方政府需要杠杆的地方转移到企业部门,从长远来看,企业部门有没有这个能力进一步加杠杆支持这些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或者即使做成了会不会在中长期形成一个更大的金融风险,这是非常值得担心的事情。”

 

【主持者言】朱海斌先生将今年以来大多数PPP项目的“非常不成功”归结为两个原因。其实,一个PPP项目如何设计科学、如何合理运作,相关知识的缺失是可以通过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来弥补的;更重要的失败原因,还是他所说的“规模太大”。就像我们早先曾指出的,PPP模式只适用于半公共品的生产。所谓半公共品,其特点是既有一定的公益性,又有一定的盈利性。依据这个特性可知,PPP模式既不适合于完全公益性的公共品生产,也不适合于非公益性的、以追求赢利最大化为目标的商品生产。“规模太大”,所反映的是我们的一些政府部门无限扩张了PPP的适用外延,或者说对PPP模式所寄予的期望值太高了,把它当成“稳增长”的“灵丹妙药”,其结果就会是做得“非常不成功”。所以,应该让PPP模式回归它的本位。完全公益性的公共品生产,应该由政府来做,这就是为什么每个市场经济国家都需要有国企存在的原因,或者说公共品生产才是国企的本职;而非公益性的商品生产,则应该尽量让民企去做,政府和国企不应“与民争利”。这样运用“排除法”以后,剩下来的半公共品生产,才适用于PPP模式,也才有可能做得成功。


来源:中企天津报道

深度

Depth更多

圈点

Punctuate更多

思维Reversed更多

版权所有 © 2006-2023 中企天津报道 | | 举报电话:16710267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