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积重难返的中国“僵尸企业”

中企天津报道 www.zqtjnews.com.cn 时间:2022-06-20 22:22:37点击:

工信部网站日前公示14家汽车企业将被停止生产资质,也就是俗称的“僵尸车企”退市。在此前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这是要为所谓的“僵尸车企”建立起顺畅的退出机制,打破汽车生产企业资质的终身制,建立起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冯飞在接受该报专访时表示,关于“僵尸企业”,目前尚未有一致的看法,我理解,“僵尸企业”是指长期亏损、扭亏无望但难以顺利退出的企业。“僵尸企业”的大量存在,阻碍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也增加了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冯飞指出:“僵尸企业”可以通过市场化兼并重组和依法破产两条途径进行处置,依法破产又分为重整、和解、破产清算三种具体形式。上述几种处置方式,我国在制度设计上都有考虑,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尚未形成完善的退出机制。一是兼并重组及破产过程中,存在职工安置难、债务负担重、历史遗留问题多等问题,增加了兼并重组及破产的成本,阻碍了“僵尸企业”退出。二是部分地方政府出于保就业、保稳定的考虑,银行等债权人担心破产导致呆账变坏账,干扰企业正常破产退出。三是我国的《破产法》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虽已经过数次修改完善,但还有些规定较为原则,需要进一步明晰和细化。四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很多行业预期不明朗,企业融资困难,导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的意愿不足。此外,在当前的宏观背景下,企业破产退出引发风险的可能性及后果都被放大,造成社会各界对破产及重组持谨慎态度。他表示:“僵尸企业”退出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倒逼作用,政府主要是在人员安置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不是救企业,而是让其尽快顺利退出。同时要坚持多兼并少破产,更多地通过兼并重组使“僵尸企业”退出,妥善安置职工,减少对社会的冲击,降低经济社会风险,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主持者言】尽管早在几年前政府就注意到了“僵尸企业”的问题,并表示要着力予以解决,但真正强调并开始有所行动,还是在近期最高领导人明确表态要加强供给侧方面的改革之后,“14家汽车企业将被停止生产资质”就是一个行动信号。毋庸讳言,我国的一些产业存在着大量的“僵尸企业”,它们之所以一直能苟延残喘,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就是靠政府补贴、银行贷款度日的,这不但浪费了宝贵的社会资源,也使得中国经济的杠杆率越来越高,而增长质量却越来越差,同时还严重阻碍了产业进步。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提到,要“加快推进‘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加大淘汰“僵尸企业”力度,有效化解过剩产能,这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任务。以汽车行业为例,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各类车辆生产企业1300多家,其中汽车整车企业有171家、摩托车120家、专用车900多家、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35家。工信部指出,在这1300多家企业中,有一批企业多年来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产量极少甚至没有产量。而在主持者看来,这还只是整个“僵尸乱象”的一个缩影。即使在号称“汇集中国最优秀企业”的A股上市公司中,若以连续三年其收益呈负数即为“僵尸企业”的量化指标,有媒体筛选统计,沪深两市就有多达266家上市公司符合这一标准,占总数的10%,但迄今退市的却寥寥无几。上市公司尚且如此,可以想见其他领域的情况。有消息说,在最高领导人表态之后,有关部门正在就“僵尸企业”展开摸底,以期给出清理时间表。然而,中国有句成语叫“积重难返”,如果“僵尸企业”的数量太多,存在的时间又太久,政府即便有心加以清理,恐怕也难以使出“辣手”,这从工信部负责人的一句“多兼并少破产”中可以窥得他们的两难。毕竟,完全按市场优胜劣汰的规则来清理那些“僵尸企业”,不仅可能会影响就业的稳定、社会的安定,而且明摆着,还将进一步令本来就处于下降周期的经济增长雪上加霜。对此,政府能接受吗?

 


来源:中企天津报道

深度

Depth更多

圈点

Punctuate更多

思维Reversed更多

版权所有 © 2006-2023 中企天津报道 | | 举报电话:16710267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