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放开两孩政策,是为亡羊补牢

中企天津报道 www.zqtjnews.com.cn 时间:2022-06-20 22:22:51点击:

10月29日闭幕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实施了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多位人口学专家表示,全面放开两孩是生育政策调整的进步。根据官方最新信息,符合政策的单独夫妇共有1100万对,全国各地启动时间不等,到2014年末有107万对单独夫妇申请再生育,所占比例只有目标人群的十分之一。人口学专家、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黄文政预测,“全面两孩”每年带来的新增人口在300万-800万之间,估计中值为500万。他的预测是基于人口普查和近年国家统计局数据,使用人口预测模型得出的。独立人口学者、《人口危局》作者何亚福的观点更加保守。他估计第一年申请的人数可能只有600万左右,而实际出生的可能只有400万左右。何亚福的结论依据公开数据和“单独两孩”的申请比例测算得出。

【主持者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主旨是规划“十三五”期间中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其内容自然很丰富。但全会公报发布之后,中外舆论的注意力首先被公报中关于全面实施两孩政策的决定所吸引,尽管它只有寥寥几句话,却堪称是三十多年来最重大、最有影响力、也堪称最果断的高层决策之一。由于前年三中全会才刚刚决定开始实行“单独两孩”,仅仅两年之后就转为普遍实施两孩政策,而此前的“一胎化”政策实行了三十五年之久,因此现在这种两年即改的“递进”速度多少让人觉得有些意外,尽管不少专家早就在呼吁人口政策要加快改革。事实上,前年的“单独两孩”政策已被实践证明是过于保守了,这两年中符合“单独”条件者所增加的新生儿数量远远少于有关部门的预计,若照此继续执行下去,根本无法缓冲已经到来的中国社会的“老龄化”压力,无法抵消对未来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所将产生的负面影响,因而此次“提前”实施两孩政策,亦是情理中事。从1980年算起,中国的“一胎化”政策实施了三十多年,今天的现实已经证明,计划生育虽然仍被此次五中全会确认为“基本国策”,但以往过于激进的“一胎化”却是个错误。因为以令人的常识不难明白,“一胎化”固然在一个时期内能减少人口的绝对数量,然而这种“倒三角”的生育结构假以时日必会导致人口结构趋向畸形:老年人占比越来越高,年轻人占比越来越少,其所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别的且不论,有人曾指出,如此下去总有一天中国将“无兵可征”,而且一旦发生战争,均为独生子女的军人若有牺牲,将使得许许多多的家庭从此断了“香火”,更有人甚至称中国将会“灭种”——此种预言虽属夸张,但也并非完全不合逻辑。今天的人们或许无法想象当初的主事者们何以会作出如此显而易见的错误决策,然而往事不可追,前人所造成的巨大缺憾只能由今人来尽力弥补。新一届中央领导上任不久就断然决定中止全面“一胎”政策,允许“单独两孩”,现在又进一步全面放开两孩,就像他们领导开展史上最强力度的反腐一样,体现了政治家为民族和国家的长远利益敢于担当的魄力和勇气。有学者认为,即使从现在开始全面实施两孩政策,也已经无法在短期内遏制中国的“老龄化”趋势;况且由于社会经济条件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如今即使放开,也未见得会有多少人愿意生两孩,或者即使愿意也未必能承担得起养育两个孩子的高昂成本。然而,有些事情做总比不做要好,所谓“亡羊补牢,犹未晚也”。据报道,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日前就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答记者问时表示,目前全国符合全面两孩政策条件的夫妇约有9000万对,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今后几年出生人口总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最高年份的出生人口预计超过2000万人,到2050年,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将增加3000万左右,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预期。问题在于,主管部门的这种预期说到底还是主观的,未来究竟会有多少适龄夫妇愿意并实际上生育两孩,谁也不可能预算得很准,比如有些专家测算放开后所增加的新生人口数量就比官方的预期就要低得多。当然,如上所说,不管怎样,现在改政策总比不改要好,而且如果未来的数据证明新生人口的增加数量还是太少,不排除过两年全面放开生育的可能。即便如此,由于生育政策的改变不可能“立竿见影”,从现在开始十五到二十年即一代人的成长周期之内,我们仍将会面临现有人口“老龄化”的难题。为此,有学者甚至“超前”地提出了应该实施奖励生育的政策。但即便不排除这种可能性,那也是排在后面的事情了。回顾总结一下这三十多年的历史,主持者认为至少有两点值得我们反思和铭记:第一,像计划生育如此事关重大的决策,一定要实现经过充分的讨论,特别是要让反对意见能够没有顾忌地充分表达,否则一旦铸成错误,将会使国家和民族付出重大的代价。第二,“计划生育”并不等于“一胎化”,“计划”的重点不应只看数量而应该更注重人口的结构和质量,“一胎化”错就错在它只求在短期内限制人口的过快增长而不惜采用极端措施,结果造成长期的人口结构失衡。此种教训,无论如何评估都不够深刻,当为后来者谨记。


来源:中企天津报道

深度

Depth更多

圈点

Punctuate更多

思维Reversed更多

版权所有 © 2006-2023 中企天津报道 | | 举报电话:16710267953